无力回天的囚徒皇帝——清德宗光绪皇帝

无力回天的囚徒皇帝——清德宗光绪皇帝

敏而好学志在中兴

——-勤奋的少年皇帝

小载湉离开醇王府,慈禧太后不顾人世间的骨肉之亲,强行切断载同生身父母的血缘感情。无论对小皇帝,还是对醇亲王奕和他的福晋,这都是难以忍受的悲剧。可是在封建社会宗法制度的精神罗网里生活着的醇亲王,为了大清王朝基业的延续,只好忍痛割爱。初六日早晨,载湉哭哭啼啼地被人用小轿抬到了皇宫,领到了养心殿。载先被带到西暖阁,向两宫太后磕头,算是请安;又被带到东暖阁,到同治的遗体前磕头,算是祭奠。到了晚上,两宫太后让载渐住在养心殿。光绪元年(1875)正月二十日,两宫太后懿旨载在太和殿举行即位大礼,接受百官朝拜,并告祭天、地、庙、社。光绪皇帝继位后,先被带到乾清宫向同治帝御容(画像)行礼,又被领到钟粹宫向慈安皇太后行礼,再被抬到长春宫向慈禧皇太后行礼,最后又被送到储秀宫向嘉顺皇后(同治皇后)行礼。

这时光绪皇帝才4岁半,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孩子,当然无法亲理朝政。于是从初七日开始,慈安皇太后与慈禧皇太后实行垂帘听政清朝幼年皇帝登极,先有6岁顺治,继有8岁康熙,再有6岁同治,而光绪此时只有4岁半,还没有正式开始读书。自西周以来,历朝均有按照宗法嫡长原则,预先确立皇太子制度,所以对未来的皇帝也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教育制度,进行特殊的教育以培养封建王朝的“明君”。

王宫专设“三师”,即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辅导太子读书的职官,他们根据不同年龄进行“仁”、“德”、“信”、“礼”、“智”等诸方面的专门教育。清朝因无预立皇太子制度,因而也不设帝师专职(清代三师为朝廷荣典而设的虚衔),只置“上书房”于乾清官左侧为皇子读书的地方。同治和光绪都是“冲龄践祚”,很小就当了皇帝,因此便辟弘德殿和毓庆宫为皇帝授读书房。

载湉入继大统一年之后,到了入学读书的年龄。光绪元年十二月,慈禧太后对光绪帝的“典学”作了慎重的部署。为载湉选定的师傅为署侍郎、内阁学士翁同稣和侍郎夏同善,两个人是同榜进士。光绪二年四月二十一日(1876年5月14日),是钦天监选定的“入学吉期”,小皇帝载湉开始上学了。这天,帝师翁同稣与夏同善一大早就来到“上书房”恭候小皇帝。载湉起床后,由宫女伺候着梳洗完毕,先冲着孔子像拜一拜,然后被抬到毓庆宫。两位帝师及随侍大臣赶忙三跪九叩,拜见皇帝,光绪给二人赐座。简单的“典学”仪式后由帝师给皇帝授课。开学的当天读汉书四句即止,因为恭亲王奕传两宫太后懿旨曰:“上连日体不甚适,功夫不过一二刻可退。”

光绪刚开始上学的时候,对环境、师傅、学习、伴读都感觉很不习惯。他对授读师傅感到很生疏,不仅又哭又闹,还把书本笔墨摔到地上,根本不想学习。师傅没有办法,只好如实奏告慈禧皇太后。慈禧也不知道该怎么才能让小皇帝安心读书,便下了一道懿旨,让小皇帝生父奕课到毓庆宫照看小皇帝读书。光绪有父亲在身边,安静了许多,开始接受师傅的教导。奕读虽然天天能见到自己的儿子,却也得天天给儿子下跪行礼,因为此时君臣之礼已经取代了父子之情。随着岁月推移,载渐年岁渐长,逐渐习惯于读书生活。

给光绪帝授课的师傅主要是翁同稣一人,因为夏同善渐籍乡音较重,光绪听不懂。翁同稣每天讲读《四书》四到六句,然后练习大小惜若干张。后来,光绪的字写得非常不错。光绪帝聪颖好学,平时没事就学习,不管是走路、站着、坐着、躺着都在吟诵诗书。光绪读书很用功,慈禧经常夸赞他。光绪的记忆力也很强,无论是答复翁同稣提出的问题,或是背诵已经念过的书,他都能应付自如。

光绪帝读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口到心到,从来不死“啃”书本。有一次课本上。有“财”字,翁师讲释字义,光绪帝指书内“财”字曰:“吾不爱此”,又曰:“吾喜俭字,此真天下之福矣。”当时载游也不过六七岁。光绪在毓庆宫读书学习长达10余年,儒家经典和师傅熏陶,是其思想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荀子关于君与庶人是舟与水的关系的名言以及翁同稣主战思想对他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他把读书同做国君相联系,如在《乙酉年御制文》中写道:“为人上者,必先有爱民之心,而后有忧民之意。爱之深,故忧之切。忧之切,故一民饥,曰我饥之;一民寒,曰我寒之。凡民所能致者,故悉力以致之;即民所不能致者,即竭诚尽敬以致之。”这一年为光绪十一年(1885),光绪才15岁。光绪还写了一首《围炉》诗:

西北明积雪,万户凛寒飞;

惟有深宫里,金炉兽炭红。

诗中透露出少年皇帝光绪心念边塞、胸怀庶民的思想。他决心做爱国爱民的君主,做有所作为的皇帝。光绪帝读书阶段也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掌握大权的阶段。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几件大事:光绪七年(1881)三月“辛未(初九日),慈安皇太后不豫,王申(初十日),崩于钟粹官”。慈安病死之后,慈禧独掌大权。光绪八年(1882),中法战争爆发,清军恐怕“失和”而“退让”。光绪十年(1884),法国舰队司令孤拔率领舰队驶入福建水师基地马尾军港,清军被迫迎战。同年,法军又进攻吴淞口。法军再侵犯台湾淡水、鸡笼(基隆),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率领守军扼守淡水,击退敌军侵略。

光绪九年初,法军在水路进攻浙江镇海,在陆路进攻镇南关(今友谊关),清军获得“镇南关大捷”。光绪十一年(1885)四月,清朝“以胜求和”、“不败而败”,派李鸿章同法国代表在天津签订《中法新约》。光绪十一年(1885)九月,清朝“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正式建立台湾行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台湾巡抚,他在筑炮台、修铁路、架电线,使台湾的经济得到了发展,社会渐趋安定。

听政、训政、归政

在慈禧太后的阴影下,载湉实为嗣皇帝,是慈禧太后最理想的、也是最适当的选择,从载字辈而论,载湉具备的对她有利的因素,是宗室中其他人所不能及的。而且之所以选小载湉入宫为皇帝,是因为慈禧想永远成为主宰朝政,驾驭皇帝的太上皇。慈禧太后控制政权的希望全寄托在载身上,因此,小载活入宫以后慈禧太后关怀备至,调护教诲,耗尽心力,力图培植起同皇帝的特殊感情。从某种程度上说,童年时代的光绪皇帝是慈禧太后的宠儿。

从载进宫以后,她一再嘱咐宫里的太监和宫女,必须教导光绪称她“亲爸爸”。从小皇帝对慈禧太后异乎寻常的称呼中也可以看出她对的载湉宠爱程度。这位满洲贵族中的女强人,其性格非常特别,她一心想当统治中国的大清皇帝,因之也就一心想做男人。并且时常很骄傲地说,她把大清帝国统治得非常出色,决不逊于任何一个男性的统治者,如今有人可以叫她“亲爸爸”了。后来这个称呼便始终沿用着,直到光绪长大成人,还是叫慈禧为亲爸爸。

光绪虽说是“一国之主”,但朝中的一切,事无巨细悉归慈禧一人掌管。慈禧一心一意要把他铸成一个随她任意摆布的傀儡皇帝,对他的管教非常严格。光绪每天都要到慈禧面前跪着请安,慈禧不叫他起来,他就一直跪在地上,头也不敢抬。他惧怕慈禧,“谈后色变”。慈禧一直不愿放弃权力,迟迟不让光绪亲政。经过12年的少帝生活,16岁的光绪已经长大成人,皇帝亲政之事,已然不能再拖。

光绪十二年(1886)六月初十日,慈禧皇太后很不情愿地下了一道懿旨:“前因皇帝冲龄践祚,一切用人行政,王大臣不能无所禀承,因准延臣之请,垂帘听政。本日召见醇亲王及军机大臣、礼亲王世铎等,谕以自本年冬至大祀圆丘为始,皇帝亲诣行礼,并著饮天监选择吉期,于明年举行亲政典礼。”醇亲王奕谭这个人很有城府,揣测出了慈裨的心思,便想出一个请皇太后“训政”的主意。他去找礼亲王世铎一商量,世铎也觉得这个办法很不错,两人就合奏,“恳请皇太后训政数年”。慈禧太后看了奏折,正合心意。六月十五日,慈禧就下了一道懿旨:“归政后当永照现在规制;凡宫内一切事宜,先请露旨,再于皇帝前奏闻,俾皇帝专心大政等语。念自皇帝冲龄嗣统,抚育教诲深衷,十余年如一日,即亲政后亦必随时调护。”

这道懿旨发下后,大家就都知道慈禧太后的真正想法了,其他王公大臣也纷纷跟着上奏折吁请太后“训政”数年。慈禧太后就假装很不情愿似的,发布懿旨说:“既据诸王大臣等再三沥恳,何敢固持一己守经之义,致违天下众论之公。勉允所请,于皇帝亲政后,再行训政数年。”于是,慈禧不但获得了归政的好名声,还使实权仍然在握,可谓一举两得。光绪皇帝亲政、皇太后训政的局面又维持了两年。到光绪十四年时,皇帝已经18岁了,无论怎么说,慈禧太后都必须把政权交给皇帝载湉。她在懿旨中只好说:“前因皇帝甫亲政,勉允臣工之请、训政数年。两年以来,皇帝几余典学,益臻精进,于军国大小事务,均能随时剖决,措置合宜,深宫甚为欣慰。明年正月大婚礼成,应即亲裁大政,以慰天下臣民之望。”也就是决定在光绪大婚之后归政。

皇帝大婚,挑选皇后极为重要。由于载湉是嗣咸丰皇帝、兼桃同治皇帝而即位的,光绪未来的皇子,是同治皇帝的当然继承人。为了更有效地控制光绪帝,慈禧太后把都统桂祥女叶赫那拉氏塞给光绪帝做皇后。慈禧太后不经光绪皇帝本人同意,就在懿旨中说:“皇帝寅绍丕基,春秋日富,允宜择贤作配,佐理宫闱,以协坤仪,而辅君德。兹选得副都统桂祥之女叶赫那拉氏,端庄贤淑,著立为皇后。”而桂祥恰恰是慈禧的亲弟弟。这样,皇帝是慈禧太后妹妹的儿子,皇后是慈禧太后弟弟的女儿,而未来的皇子又是慈禧太后亲生儿子同治皇位的当然继承者。这些人都与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有直接的关系,这一巧妙的安排,使慈禧牢牢地把权力握在自己手中。

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六日册封叶赫那拉氏为皇后,二十七日大婚。二月三日,慈禧太后归政,光绪帝开始亲理朝政。亲政后的光绪帝迫切希望了解世界情況。

【作者简介】

惜何昔,90后自由撰稿人,偏爱历史,希望可以在历史的往事中汲取精神食粮,借古鉴今交到更多知音朋友。历史告诉我们无论有多困难,都要坚强地抬头挺胸,告诉所有人,你并非他们想象的那样不堪一击!

【往期精彩】

点击蓝字即可跳转

→“狠”皇帝雍正——铲除兄弟加强皇权

→盛世修书,比肩《永乐大典》——乾隆编纂《四库全书》

→两次遇刺,事变频生——嘉庆朝的社会动荡

→针对乾隆的偏见:年轻时的乾隆皇帝还是很有作为的

→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清圣祖康熙皇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厨房工具手册」珐琅铸铁锅指南
国内在365投注

「厨房工具手册」珐琅铸铁锅指南

📅 06-29 👁️ 3286
招募最强“应援”!《王女异闻录》骑士鉴赏
365bet中文资讯网

招募最强“应援”!《王女异闻录》骑士鉴赏

📅 08-13 👁️ 7229
一次隆鼻手术多少钱
国内在365投注

一次隆鼻手术多少钱

📅 10-13 👁️ 7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