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水手肿可能是输液速度过快、药物刺激、血管弹性差、局部渗漏、过敏反应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调整输液速度、更换药物、改善血管条件、处理渗漏、抗过敏治疗等。
1. 输液速度过快:输液时若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进入体内的液体量过多,会导致局部血管压力升高,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引起水肿。此时应适当减慢输液速度,让身体有足够时间吸收液体,减轻血管压力,促进水肿消退。若水肿较为明显,可在输液结束后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肿胀部位,每次15 - 20分钟,每天3 - 4次,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水肿吸收。
2. 药物刺激:某些药物对血管有较强刺激性,容易引起局部血管痉挛、通透性增加,导致液体渗出形成水肿。对于这种情况,需遵医嘱更换刺激性较小的药物。若已出现水肿,可在局部涂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如意金黄散等药物,促进药物吸收,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水肿症状。同时,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3. 血管弹性差:老年人或长期输液的患者血管弹性较差,输液时容易出现液体渗出导致水肿。可通过适当活动肢体、按摩等方式改善血管弹性。在输液前,可对穿刺部位进行热敷,使血管扩张,便于穿刺且减少液体渗出风险。若发生水肿,可遵医嘱口服维生素C片、芦丁片、丹参片等药物,改善血管通透性,促进水肿吸收。
4. 局部渗漏:输液过程中针头移位或固定不当,导致液体渗漏到血管外,引起局部水肿。一旦发现渗漏,应立即停止输液,拔出针头,在渗漏部位用土豆片或硫酸镁湿敷。土豆片含有丰富的龙葵素,有一定的消肿止痛作用;硫酸镁具有高渗作用,能促进局部组织水分吸收。也可遵医嘱外用云南白药膏、活血止痛膏、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等药物,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
5. 过敏反应:对输液药物或输液器具过敏,可引起局部或全身的过敏反应,表现为水肿、皮疹、瘙痒等。出现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器和液体。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依巴斯汀片等抗过敏药物,缓解过敏症状。若症状严重,需及时进行抗过敏治疗,如注射肾上腺素等。
挂水手肿后要注意观察肿胀部位的变化,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和摩擦,防止皮肤破损引起感染。若水肿长时间不消退或伴有疼痛、发热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